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曹小武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方向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吉安县以获批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为契机,全面推进县域农民合作社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带动能力,实现合作社产业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该县218家C级以上合作社分红1635.26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813.28万元,脱贫户分红460.48万元。
4月下旬,记者深入吉安县田间地头,探寻当地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路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江南井冈蜜柚基地的柚子树开始挂果。摄影|通讯员习道斌
联农益农,合作社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当天采摘,当天出货。对方说,有多少要多少。”4月26日,吉安县万福镇洪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兵拿出手机,朋友圈里的催货信息一条接着一条。一旁的辣椒种植基地里,村民正忙着采摘今年第一茬辣椒,分拣、打包、装车,赶着当天最后一班车运往外地。
2021年重组成立的洪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有许家、余家两个蔬菜种植基地和一个冷链仓储分拣中心。陈兵告诉记者,基地采取“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主打万福辣椒、广东菜心和香芋南瓜等特色蔬菜种植,年产值600余万元,吸纳126户脱贫户入股,年户均分红5000元。2022年,合作社发放农民工务工工资56万余元。
“以前光种辣椒,基地一年有4至5个月空闲期。重组后,基地扩种了广东菜心和香芋南瓜,每个月都有农产品上市。同时,基地利用政府配套资金150万元新建冷链仓储分拣中心,农产品可以错峰上市。”陈兵举例说,香芋南瓜年前集中上市,批发价为0.8元/斤;通过冷链储存至年后上市,批发价可以达到1.7元/斤。
“基地规模扩大后,产量将翻一番。我们打算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更高收益,持续增强合作社的带动能力。”陈兵说。
数十公里外,脱贫户易德福看着自家房前屋后挂满拇指头大小新果的柚子树,同样信心满满,“今年挂果更多,收入肯定会增加。”
易德福是永阳镇江南村松山村小组村民,妻子身体不好,每个月都要支出一笔医药费。“去年合作社分红2.4万元,自己在基地务工,家里也种了30多棵柚子树,加上养鸡、承包鱼塘,一年下来有六七万元收入。”
易德福口中的合作社,是吉安县永阳江南蜜柚专业合作社。作为井冈蜜柚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合作社通过技术培训、生产标准、物资采购、品牌培育、包装销售、品牌打造“六统一”,带领县内其他13家相关合作社,成立吉安县井冈蜜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联合社(以下简称“井冈蜜柚产业联合社”),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2022年,联合社的井冈蜜柚产量170余万斤,产值超过5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农民在许家基地采摘今年第一茬辣椒。摄影|通讯员肖琛
改革创新,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跟全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轨迹一样,吉安县农民合作社早期的发展模式也是粗放式的,小而散、低质量是其最明显的特征,单打独斗的结果要么是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艰难,要么是竞争力弱被市场淘汰。
如何改变?唯有改革。2021年8月,一场引领吉安县大发展的大改革全面铺开。作为四大重要改革项目之一,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扎实有效推进。
“概括起来就是创新‘三个机制’,不断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带动能力。”吉安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段五和介绍。
健全联合发展机制。全面摸清家底,找准症结。在此基础上,通过整顿一批、规范建设一批、兼并重组一批的方式,依法注销“空壳社”229家,引导同类产业中小而散合作社组建区域联合社25家、行业联合社6家、联合总社1家,着力健全完善“区域联合社+行业联合社+联合总社”的管理服务平台。同时,围绕“六统一”要求,联合抱团发展。
创新联动管理机制。对242家已建成的“一领办三参与”(村干部或致富带头人领办,党员主动参与、群众自愿参与、脱贫户统筹参与)合作社进行核查,围绕经营效益、财务管理、联农带农等重点指标,将其分为ABCD四个等级。开发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建立县乡村三级数字化管理平台,每季度开展动态监测,对上述四类合作社实行绿黄橙红分级预警、分类管理。同时,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实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奖优劣汰,倒逼合作社转型升级。
强化联营保障机制。通过健全技术服务、资金帮扶、销售服务等制度,加强合作社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大合作社水电路、仓储冷藏、精深加工、品质认定等关键环节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合作社举办特色农产品促销展销、开展网络营销等,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浬田镇辉远种养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翠梨种植。负责人魏心刚告诉记者,2021年成立合作联社后,仅采购肥料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成本5%。“大家一起开会,一起分享客户信息,一起研究市场开发,产品销售渠道更宽了、市场影响力也更大了。”
▲辉远种养专业合作社利用无人机为基地梨树喷洒农药。摄影|通讯员肖琛
搭建平台,让农产品更好对接市场
在各项政策的加持下,井冈蜜柚产业联合社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2022年,仅江南蜜柚专业合作社的蜜柚产量就达47万斤,今年预计可突破100万斤。
“我们既要负责田间管理,还要负责产品销售。”合作社理事王大鹏坦言有压力。他告诉记者,为了把蜜柚卖出去,合作社主动对接广东、湖南的大型超市,借力网上社区团购、网络直播带货,但一系列操作下来,销量仍然有限。“品牌还有待于进一步叫响。”他说。
事实上,通过改革,吉安县各专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蜕变。如何将产品卖出去并且卖出更高的价格?
搭建平台,强化品牌培育和宣传,进一步增强合作社的市场开拓能力,让农产品更好地对接市场,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4月20日,2023吉安·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食品产业合作对接会在东莞市举办。作为吉安经贸代表团中的一员,裴鸣鹏有幸带着她的产品来到东莞。
“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去,对接成果却出乎意料。”裴鸣鹏告诉记者,包括广州、东莞的餐饮企业以及湖南的代理商都对她的产品感兴趣,“2022年,合作社农产品销售额600多万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千万元。”
裴鸣鹏是梅塘镇河源村艾草基地负责人,2020年3月成立吉安县原中源综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60亩,以“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发展艾草种植和深加工产业。4月27日,记者看到,基地加工车间内,机器开足马力生产,艾米果、艾饼、艾条等产品通过物流发往各地。2022年,基地为村级集体经济分红近10万元。
“从市场反响来看,产品已经得到市场认可。”说起此行的收获,裴鸣鹏认为,合作社要高质量发展,平台很关键。没有市场,再好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卖到好价钱。“今后我要抓住政府搭建的推介平台,让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她说。
据悉,吉安县以县域主导产业为重点,着力招引一批加工企业,深化合作社与加工企业对接。同时,与大中城市的消费市场开展直批、直送、直销服务,引导农民合作社建立电商平台,开展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活动,实现农产品生产端与消费端直接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