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显拜师传说明朝书法家肖显少儿时,同村里好书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作“写大字比赛”。
2、有一位砍柴的老爷爷路过这里,见他们写字,便放下柴担走近前来观看。
3、肖显手举着自己书写的“天下第一”条幅让砍柴老人看,老人说:“这字写得并不好,怎么能称得上第一呢?”肖显不服气地说:“那就请您写字,让我们开开眼界如何?”老人便脱下一只草鞋,用鞋头蘸着墨在纸上一挥,写出个“一”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这一横遒劲、浓枯、厚实、奔放,用笔颇有深法。
5、肖显看罢惊呆了,立刻跪在老人面前,说道:“老爷爷,我要拜您为师。
6、”老人道:“‘一’字似柴担,须刚柔兼而有之。
7、”肖显拜师之后,遂将老人写的“一”字贴在床头,日日观赏琢磨其用笔之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书法家。
8、2、蔡邕的“飞白书”“飞白书”是汉朝著名的书法家蔡邕独创的。
9、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10、一天,蔡邕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
11、在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着石灰水在刷墙。
12、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却看出了“门道儿”。
13、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
14、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
15、采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
16、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
17、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
18、办完了事,马上奔回家去。
19、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
20、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
21、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22、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
23、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24、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25、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
26、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27、3、张芝临池书法家张芝在书法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的贡献。
28、张芝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
29、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30、为了便于练字,张芝在自己的家门前掘了一个方圆数丈的洗砚池。
31、一天的功课做完了,他就上池塘边将砚台和毛笔上的余墨洗涤干净,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32、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个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
33、后来,人们把练字称做“临池”,就是从张芝的这个学书故事中演变而来的。
34、4、偶创飞白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35、“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
36、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37、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
38、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
39、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
40、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
41、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42、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
43、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
44、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
45、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
46、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
47、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
48、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
49、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
50、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
51、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
52、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53、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
54、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55、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56、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
57、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58、5、羲之换鹅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59、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
60、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61、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62、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63、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
64、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
65、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
66、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
67、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
68、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69、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70、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71、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
72、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
73、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
74、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
75、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
76、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
77、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
78、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79、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80、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81、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82、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83、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84、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85、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86、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87、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88、”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89、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90、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91、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
92、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
93、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94、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
95、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
96、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97、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
98、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99、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100、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
101、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102、”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