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刚发完产销喜报没多久,海马汽车(000572.SZ)就公告将延期回复深交所关于公司2022年年报的问询函,而这已经是其第二次发出延期回复公告。按照深交所原本的要求,海马汽车本该在5月25日前就回复,这是患上了“拖延症”,还是有什么苦衷?
作为海南省唯一的乘用车整车生产企业,海马汽车虽然今年前5个月销量同比增长49.86%至1.62万辆,财报业绩却十分难看。今年一季度归母净亏损为5210.1万元,去年全年归母净亏损更是高达15.74亿元。
(资料图片)
正是这样的大幅亏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5月11日,深交所向海马汽车发送问询函,针对相关经营业绩提出质疑,甚至要求海马汽车说明相关资产计提大额减值是否存在不当盈余管理或“洗大澡”的情形。
但是,截至《车圈能见度》发稿,海马汽车还未回复问询函,只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承认,“近年来公司业绩不佳,核心原因在于公司自身。对此,公司管理层有着深刻的反省与检讨”。
那个依靠甩卖房产,曾成功扭亏“摘星脱帽”的海马汽车,似乎又一次站在了危险的悬崖边。
1
巨亏被质疑“洗大澡”
●
海马汽车1988年创立,是曾经国产车的实力干将,更是海南工业的“领头羊”,令很多海南人心生向往。
2016年是海马汽车的巅峰时刻,当年全年销量达到21.6万辆,同比增长19.30%,净利润也实现了2.3亿元。
然而从2017年开始,海马汽车就陷入了跌跌不休的困境。2017年全年销量下滑35.1%至14万辆,2018年继续下滑51.9%至6.8万辆。
伴随着销量下滑的是,海马汽车的亏损也在迅速扩大。2017年和2018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4亿元和-16.4亿元,两年累计亏损超过26亿元。
因为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当时深交所将海马汽车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海马汽车”股票名变更为“*ST海马”。
为了自救,海马汽车不得不靠售卖资产、组织瘦身、重整供应链、变革营销渠道等来解决流动性危机。
据统计,2019年,海马汽车两次出售上海及海口房产总计401套,套现资金3.33亿元;当年7月,海马汽车将其持有的河南海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39%股份转让,获得约4300万元的收益;9月,海马汽车将其持有的上海海马研发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获得约4.3亿元收益。
一系列操作之下,2019年海马汽车实现归母净利润8519.6万元,成功扭亏为盈。2020年6月又成功“摘星”,2021年5月成功“脱帽”。
不过现在看来,靠售卖资产只能解燃眉之急,海马汽车还是没能走出经营困境,2022年再次转盈为亏。最新的年报显示,2022年海马汽车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5.74亿元,上年同期则是盈利1.12亿元。
因此,深交所发出问询函,要求海马汽车说明相关经营数据的变化详情和合理性,其中有一条更是直接质疑公司存在“洗大澡”的情形。
原因是年报显示,因研发项目停止导致研发设备、模具闲置,因业务缩减导致现有产能过剩,海马汽车对原已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当期计提减值准备合计8.15 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 51.75%。
据《车圈能见度》了解,如果是“洗大澡”的话,就相当于上市公司利用费用递延处理、计提折旧或摊销等方法,故意在年报中制造“亏过头”的现象,然后在第二年实现扭亏,以避免退市。这属于会计游戏的主要手段。
不过,海马汽车尚未对问询函进行回复,是否真的“洗大澡”,还得等待监管部门的“审判”。对于后续经营,海马汽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态度是:“不会幻想回到过去,更不会放弃。”
2
外援“依赖症”难消
●
“如何利用现有可用的资源和条件破旧立新、坚持转型、走出困境,找到一条适合公司自身情况的发展道路,是公司管理层正在全力以赴努力的方向。”据海马汽车透露,公司已明确了南北基地不同发展战略。
其中,郑州基地将利用现有产能,一是做好出口;二是争取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谋划区域出行专用产品等细分市场;三是进一步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合理控制规模、着力降低负担。
这里面我们注意到,虽然是个路子,但海马汽车存在依赖合作伙伴的问题。比如最早发展初期,海马汽车曾借着与日本马自达合作,推出了普力马和福美来等颇受欢迎的车型,其中福美来还是中国车市“新三样”之一。
在2017年陷入经营困境的时候,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签署了《小鹏品牌汽车合作制造框架协议》,开始为小鹏汽车代工,到2019年6月实现了第10000辆小鹏G3下线。2019年-2021年,海马汽车连续3年年报显示,主要产品为8S、S7、小鹏等。
不管自身造血能力如何,如果能靠代工“活下去”倒也可以。遗憾的是,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的代工合作2021年到期未续。
或许是急于找到新的“大树”,接着我们经常能看到海马汽车与其他公司合作的消息,只是很多都没有了下文。
像是去年4月,有消息说,滴滴正与海马汽车就合作生产电动汽车进行谈判,但处于协商阶段,尚未就造车事宜作出最后决定,后续就没有再看到这个消息。
现在确定的是,海马汽车已经与丰田、盒子智行达成合作,主要押宝“氢燃料电池汽车和B端出行市场”两条赛道。
今年4月,海马汽车宣布,与丰田将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内市场真正落地,并实现商业化运营。
5月初,海马汽车透露,公司与丰田合作打造的氢能乘用车7X-H已完成工程设计,搭载丰田电推系统的功能样车已于今年4月底成功试制下线,争取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展小批量示范运营。
与盒子智行的合作主要是由全资子公司增资入股。盒子智行是一家从事智能出行平台运营的创新科技公司,主要提供包括B端新能源汽车设计、销售、运营及物联网商业化平台,主打网约车、出租车及公务出行市场。
不过,以海马汽车目前的亏损情况,《车圈能见度》还是担忧其能否支撑到氢能源车的交付。B端市场开拓起来也没那么容易,盒子智行这个“后来者”还处于成长阶段。
3
扭转局面路在何方?
●
由于经营业绩每况愈下,近3个月股价震荡下行,投资者们开始质疑海马汽车是否发展战略有错误,以及现在管理层的能力是否已不适合带领海马汽车。
就拿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这一战略来说,大势所趋,转型决策没有问题,但海马汽车把重点放在了氢能源这个尚未成熟的市场领域。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566辆和681辆,累计同比分别增长-24.4%和-6.8%。数据是相当低迷的,实现产业化之路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由于商业化进程缓慢,此前已有不少传统车企在这一赛道打了退堂鼓,包括日产、戴勒姆等。2021年中旬,本田也在日本宣布,将关闭日本狭山工厂,停产氢燃料电池车CLARITY FUEL CELL,转而更加关注电动汽车。
再结合海马汽车自身的业绩情况,投资者对其氢能源车的战略有质疑也可以理解。除此之外,出口业务也是海马汽车近年来经营重点方向,同样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022年,海马汽车境内销量3120辆、同比下降85.32%,境外地区销量21272辆、同比增长157.53%,境内外销量形成了强烈反差。
海外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上市公司对其掌控力度、了解程度可能有所欠缺,对当地市场变化的反应可能出现延迟,进而会影响海外市场销量。此外,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海外贸易在物流、结算等方面可能面临相关政策变动风险。
海马汽车方面也坦言,出口依赖性风险是公司重点关注风险之一。不过,对于该风险,公司的措施是:一方面,将力争开拓更多海外市场,合理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将与海外合作伙伴不断加强合作深度,从销售到生产到研发,通过合作的加深,规避不确定性风险。
眼下,海马汽车正在努力重振主业经营。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前5个月的销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我们暂时还没看到海马汽车扭转局面的趋势,现状依然严峻。
作者 | 刘媛媛
来源 | 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END